近日,一名接受了脊髓电刺激的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复诊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夏小雨主任的门诊,他的恢复给了医生团队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病例回顾
该患者是一名27岁的青年男性,因高处坠落导致T12椎体爆裂性骨折、脊髓损伤,虽然进行了成功的椎管减压+内固定手术,但脊髓损伤后遗症十分严重。患者双侧髂前上棘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完全无法活动,肌力I级,大小便均无感觉,ASIA分级 A级。患者经过2个月的常规康复治疗,未感受到受损功能的任何恢复,完全卧床,生活处于绝望之中。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夏小雨主任团队为其实施了成功的脊髓电刺激手术。在电生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夏主任将外科电极准确植入到T12-L1节段,术中肌电监测显示刺激可诱发出双侧髂腰肌以下水平广泛的肌电活动。
术后测试中,在特定触点特定频率的脉冲电刺激下,就可以诱发周围可观察、自身可感知的肌群活动,幅度最大时下肢可屈曲抬离床面。术后,患者恢复进行了持续一年多的正规康复锻炼。其功能状态获得了明显改善,肌肉萎缩的趋势被扭转,下肢肌肉重新恢复饱满,感觉平面由T10下降至L2水平,运动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从躺着到坐起来,从坐起来到站起来的两大突破,目前已经可以在支具和助行器辅助下行走100米的距离。
患者此次来院复查,对自身的康复情况十分满意,同时也向医疗团队提出了新的诉求。由于目前二便功能康复不理想,希望能接受骶神经调控手术。2025年6月18日,在术前评估完善后,夏主任团队再次为患者实施了神经调控手术——此次为骶神经调控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电生理应答良好。相比脊髓电刺激手术,骶神经电刺激手术更为微创,患者迅速从手术中恢复,重新踏上了康复的新征程。
专家建议
夏小雨主任指出,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重大难题,近年来神经调控、脑机接口等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和尝试应用,既给患者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困惑。这些技术的应用很多都为时尚短,其远期效果能给患者带来怎样的获益?应该如何选择?现有的病例报道多描述了近期效果的改善,其远期疗效如何一直存疑。该病例的恢复给了医生团队很大的信心。脊髓损伤后,如果能有10-15%神经传导保留,那么治疗就有希望。我们认为,脊髓损伤尽量早期合理干预,不要等到出现各种并发症阶段。当传统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时,需要关注一下神经调控的前沿技术。患者不要苦苦等待“最前沿”技术,更要关注目前实际可及的技术。
专家介绍
夏小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神经外科医学部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门诊地点: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东楼二层A区8诊室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博士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
专业特长:昏迷(植物人)促醒全疗程的综合治疗、功能性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包括:昏迷病人神经调控促醒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的DBS手术治疗;脊髓损伤的脊髓电刺激治疗;严重疼痛的脊髓电刺激或药物泵植入治疗;难治性癫痫、脑卒中后康复的迷走神经电刺激(VNS)治疗;大小便功能障碍的骶神经电刺激治疗。
学术任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神经调控全程管理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与人机交互专家委员会委员。SCI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审稿编辑。
李文德
医学博士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神经修复专病门诊
出诊地点: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东楼二层A区9诊室
2002级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学制博士
中国神经损伤修复学会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神经调控全程管理分会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脊柱脊髓康复分会委员
发表专业论文31篇(中文核心25篇,SCI 6篇)
参与编著及译著6部
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
擅长以下领域神经调控治疗:
脊髓损伤:截瘫、四肢瘫、尿便功能障碍、神经性疼痛、痉挛等。
脑损伤:脑外伤、脑卒中后遗症(偏瘫、痉挛、平衡障碍)、昏迷等。
慢性疼痛:糖尿病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术后顽固性疼痛等。
疑难病症:臂丛神经损伤后功能丧失、小脑性步态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