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跌倒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跌倒是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导致老年人创伤性骨折的第一位原因,也是老年人因伤到医疗机构就诊的首要原因。
二、万一摔倒,如何能最大程度地自我保护,将伤害降到最低?有个姿势老友们一定要注意!年轻人也请提醒家里的老人。
老年人,一旦因骨折需要长期卧床,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跌倒后比较常发生的:一是臀部着地导致的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二是用手撑地导致的手臂骨折。跌倒是可以预防的,要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老年人跌倒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降低跌倒后损伤的严重程度。应重视跌倒预防,提升预防跌倒意识,主动学习预防跌倒知识,掌握基本的防跌倒技能,养成防跌倒行为习惯。有过跌倒经历的老年人再次跌倒的风险较大,应更加重视跌倒预防。
相对于臀部着地或一侧身体着地,用手撑地给老人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的难度要小得多。如果跌倒时坐到地上,支撑点落在臀部,容易导致的是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
髋部骨折也有“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死亡骨折”之称,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髋部骨折的治疗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仍然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健康问题。老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类型,该类患者常伴有多种内科合并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腰椎压缩性骨折,由于纵向的超负荷引起的脊柱损伤,骨折后需要卧床3个月,愈合非常慢。如果椎体压缩超过1/2,情况就比较严重了,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摔倒的时候,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这种手臂骨折在护理上不需要卧床,而且康复训练也容易做,更不会发生致命的并发症。
三、最容易摔倒的危险时刻及其注意事项
一、下床时
1.下床时,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的跌倒。2.若有步态不稳,请勿自行下床活动,应随时有人陪伴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二、行走时
1.走路不稳时要有人陪同搀扶下才能行走,不能一人独自行走,也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下床走动,拐杖或助行器应放在容易拿的地方。2.请穿着合适衣裤及防滑的鞋子,不可穿拖鞋或光脚走路。3.地面保持干燥,若地面潮湿,请告诉工作人员及时予拖干。4.病房保持光线明亮且走道应保持宽敞,不可堆放物品。
三、如厕时
1.注意卫生间内外的地面是否潮湿,小心行走以免滑倒。2.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如厕时,应随时有人陪同,避免意外发生。3.如果卫生间内光线昏暗,应及时开灯。4.上厕所蹲下及站起时,动作宜缓慢。5.要使用镇静安眠药或麻醉止痛剂前先上厕所,服药后应卧床休息一小时,避免头晕导致跌倒、坠床。6.如使用药物后感觉肢体无力,请使用尿壶或床旁坐便器如厕。
推荐阅读:旗龙网